最近在處理技術轉移的案件,想起一個故事,心有戚戚焉,與各位分享。
商人得到藥方後,來遊說吳王。正巧越國發難,吳王派他統率部隊,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, 大敗越軍,吳王劃割土地封賞他。
上述故事是所有科技產業人士都值得借鏡的故事,同樣一個「不龜手之藥」藥方,有人可以獲得封賞,而有人 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,給了我們重大啟示:
上述故事是所有科技產業人士都值得借鏡的故事,同樣一個「不龜手之藥」藥方,有人可以獲得封賞,而有人
- 所有的研發工作在設計時,就因把其「加值應用」考慮在內,倘若加值應用層面很低或很小,對國家社會的貢獻自然不大,就沒有研究的必要。
- 同樣藥方應用於不同領域就有不同價值,這是一種變通思考模式的能力,換個角度來看也是「視野」的不同,這種視野的養成,需要大量閱讀及接受大量資訊有關,就像故事中的商人,如果沒有各國遊歷的經驗,很可能也不會有接觸「不龜手之藥」及「吳越戰爭」的機會。
- 最後,這個故事可以說是「技術轉移」案件的原型了,同樣一個技術在不同媒介轉折之下,因而有了不同的價格與應用意義,研發成果在技轉時,多接觸一些廠商,透過不一樣的平台可能得到的利益會不同,這個故事值得所有科技人深深思考。
原文:(莊子逍遙遊)
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,世世以洴澼絖為事。客聞之,請買其方百金。聚族而謀曰:『我世世為洴澼絖,不過數金;今一朝而鬻技百金,請與之。』客得之,以說吳王。越有難,吳王使之將,冬與越人水戰,大敗越人,裂地而封之。能不龜手,一也;或以封,或不免於洴澼絖,則所用之異也。